时间:2021-12-14 15:36 来源:未知 作者:清风
2021年11月,经区委五届203次常委会和区政协五届20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北京御笔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刘建鹏,被确定为政...
2021年11月,经区委五届203次常委会和区政协五届20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北京御笔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刘建鹏,被确定为政协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2016年,御笔坊入驻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目前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集中展现中国毛笔文化的厚重历史,广大市民可全面了解到御笔坊2000多年历史,以及深厚文化积淀的毛笔产品和其发展演变历程。如今,御笔坊已经成为小汤山镇的一张响当当文化名片!


在周口项城市孙店镇古汝河边,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这就是御笔坊毛笔的发源地汝阳刘村。
1991年11月,刘建鹏在这里出生。当时村里的人以制笔为生,家家户户制笔,出现了不少制笔世家、制笔工匠,衍生出享誉全国、全省的知名品牌“汝阳刘”“御笔坊”。汝阳刘毛笔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普及,素有“北有汝阳刘、南有湖笔”之美誉。

刘建鹏介绍,御笔坊毛笔制笔工艺源于东汉初年。刘邦七世孙刘钦任南顿(今河南项城市)县令,刘钦故后,其子刘縯继任南顿令。刘縯义子刘彦则将皇宫制笔技艺带至民间。刘秀光复汉室任光武帝后,其侄刘彦被封为“御笔王”,刘彦即成为御笔坊第一代制笔先祖。

御笔坊珍藏一支巨笔,全长326厘米,重60公斤,是名符其实的“中华第一笔”,目前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自汉室皇宫的制笔技艺便开始在汝阳刘村代代延续。历史上曹操、王羲之、周兴嗣、杜甫、苏轼、张居正等都曾用御笔坊毛笔书写名篇,流传千古。张伯驹、启功等也都使用过御笔坊毛笔题字作画,并留下了精彩的历史瞬间,汝阳刘村因此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妙笔之乡”。
生于斯,长于斯,刘建鹏对毛笔有着特殊的情感。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而传承御笔坊的事业,成为刘建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御笔坊毛笔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当代。2000多年来,刘氏家族代代薪火相传,用辛劳和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这一古老技艺,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上等佳品。
“大学毕业以后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了三年的毛笔制作技艺,”刘建鹏表示,“系统的掌握了128道工序精神所在,以及刘氏家族传承制作毛笔歌诀精髓。”

摊开双手,刘建鹏的手掌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口。
“以前,在老家冬天里没有暖气,干活的水板上面都结着冰。刚打上来的一盆温水,不一会儿就变凉了,手一直在凉水盆里泡着,最后体温又把水暖温了”,刘建鹏回忆起这段往事。

梳理是制作毛笔的关键一步,就是用锋利的牛骨做成的梳子,对选出的毛料进行梳理,务使每根毫毛“尖是尖、根是根”,把凌乱的毛料梳理得根根分明,如同严整划一的军队队列。
在梳理毛料时,必须坐姿良好,手眼配合,神气贯通,一手按毛钳,一手持梳理毛;如果分心分神,骨梳就会刺进皮肉,手就划破了,盆里的水都被血染红了。好在牛骨本身就是一股药材,有镇痛消肿的作用,伤口不会发炎感染。

右一为刘建朋为学员们讲解毛笔制作过程
远离世俗的喧嚣,90后的小伙刘建鹏,耐住寂寞、坚守匠心、用心做好这一支笔。
时代在发展,书写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笔和圆珠笔的普及,电脑的兴起,毛笔市场萎缩,很多厂都关了门。
那些年,刘建鹏的父辈们成天背着装满毛笔的麻袋,外出开拓市场,常常是一连十多天一支毛笔都没有卖出去,经常是忍饥挨饿,吃完上顿没下顿。那时候,他们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为生,一边坚持着家族的制笔作坊。
困难总会过去,春天已经来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御笔坊先后获得了“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9年5月,御笔坊积极开展技术扶贫,为昌平区对口扶贫地区:尚义、太仆寺旗、阿鲁科尔沁旗举办毛笔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共360名残疾人。毛笔制作过程绿色环保,劳动量较轻,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特别适合残疾人就业。


目前,项目采取分户加工的模式,每人完成毛笔加工的其中两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加工200支毛笔,1支3毛钱利润,一个月能挣1800元,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收益也很稳定。现在御笔坊为尚义县50余个有残疾人的家庭提供了工作岗位,从而帮助残疾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助其摆脱贫困。

“看到小朋友们手里拿到毛笔那一刻高兴的笑容,我也笑了,看到残疾人学会制作毛笔技艺,在我们回收毛笔,他们感谢我们哭的时候,我也哭了!”刘建鹏这个朴实善良的小伙子话不多,却是个性情中人。

居住在尚义县的60岁老人范有财笑着说道:“加工毛笔的工作,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就算少做一点,一个月也能挣600块钱呢,解决了我基本生活问题,我很满足。”
2019年11月,御笔坊在河北省怀来县五福养老院残疾人创业基地开办了毛笔技术培训班。
目前,五福养老院有23名残疾人参与加工毛笔制作,每天加工5000支毛笔,价值7.5万元。他们还成立一个残疾人销售小组,制作了“奉献爱心推广文化助残创业”的标语,让残疾人自己去销售。他们结合当地教育部门购买,供应学生学习书法使用,解决了残疾人脱贫难题,也解决了学生用笔的缺口。
2018年3月刘建鹏获得了毛笔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同年御笔坊荣获“昌平区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


为了加大销售量御笔坊从2019年开展实践活动,平均每天接待学生500人,在河南、山东、北京开展非遗文化进学校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带动了20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书法活动,大大的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



御笔坊毛笔还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选为国礼产品,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寄语

“通过3年努力,御笔坊将和小汤山镇大柳树村合作,建设成一个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解决200人就业,集毛笔生产、销售、游览为一体的毛笔文化村,实现一村一品。”刘建鹏说。
作为御笔坊毛笔的第67代传人之一,刘建鹏坚持传承、创新、弘扬、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执著坚守着自己的毛笔梦,从未放弃。刘建鹏心中的理想是传承毛笔文化,让毛笔文化在创新中大放异彩,促进一个地方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希望他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文/本报记者 郁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湖南长沙义士奔赴千里看望《六四天网》 本网获悉,长沙义士们在九月初了解到,黄琦先生一共三次入狱,总刑期达20年。 2016年11月第三次被捕后,老人家一直为儿奔波,直至2018年12月在北京被绑架后遭软禁,至今无人身自由...
上海维权人士崔群从黑监狱获释报案警方 上海虹口嘉兴街道公民崔群因进京上访被截回当地,随即被嘉兴街道关进黑监狱,期间手机身份证等被收走,至今身份证被扣押。近日获释后的崔群控诉自己遭到非法拘禁的经过,报警...
郭兴梅案宣判旁听记 2025年10月30日,渝北区人民法院三法庭。下午两点三十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踏入法庭,四十余个旁听席已座无虚席。那些人坐得整整齐齐,每排十人,年轻健壮,目光如炬,一看就知...
民生观察:刑讯逼供手段的残忍让人窒息 河北省石家庄市“5·25专案”刑讯逼供致人死亡事件,是一起震惊全国的执法恶性案件。2022年7月,33岁的暴钦瑞涉嫌寻衅滋事被新乐市公安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一家宾馆被“指居”...
全美声援于朦胧:当真相被掩盖,沉默便 2025年10月19日中午,旧金山中国民主党成员及民主人权人士举行了声援行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演员、歌手于朦胧(Alan Yu)离奇坠亡事件,并要求中共当局公开真相、追究责任...
铁网之下的沉默:被奴役的维吾尔人 几年前的一个深夜,我在电脑前看视频。 画面里,一位维吾尔母亲隔着铁栅栏呼喊孩子的名字。风很大,声音断断续续,她的手被警察推开,身影被摄像头掠过。视频只有几秒,却让我...
无锡转业军人被警察打至昏迷 投诉反遭刑 无锡沈爱斌遭警察殴打重伤后再被刑拘。施暴者锡山区东亭派出所副所长戴沣被登上恶人绑榜。(网路图片) 【大纪元2025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熙采访报导)日前,无锡转业军...
一个拿着手机拍摄的人——声援张展 我一直在关注这个瘦弱的女子。她看似柔弱,却有一颗坚定的心。 她叫张展。因为在惨无人道的疫情封控期间拍下了政府不愿被看到的真相,她被指控“寻衅滋事”,判刑四年。2024年...
漳州监狱被曝生产奴工产品和体罚犯人 图为福建省监狱分布图。(网页截图) 【大纪元2025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圆明采访报导)一名曾被非法判刑的大陆政治犯,近日向大纪元控诉他在漳州监狱的遭遇。他说,漳州...